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人民 > 士民 > 正文

他一生省吃俭用,却将千万元资产捐出助学

时间:2019-12-23 21:3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余秋亮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去年底,央视网公布了“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22位候选人名单,祖籍花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作物遗传学家、“南粤楷模”卢永根入围。

 

  去年底,央视网公布了“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22位候选人名单,祖籍花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作物遗传学家、“南粤楷模”卢永根入围。

  其实,早在去年3月,卢永根院士就突然“红了”,因为他和夫人商议之后,把累计880.9446万元积蓄无偿捐给华南农大,设立教育基金用于奖教奖学。据悉,880多万是夫妻两人数十年来共同的积蓄。他们平时生活非常简朴,家中至今仍在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沙发、旧铁架床,房子也只有一套,平时很少花钱。

  2015年,卢永根院士也曾将在花城街长岗圩的两间商铺租屋无偿捐赠给罗洞小学,租金收益用于奖教奖学。

  卢永根院士是个怎样的人?和花都有怎样的故事?1月18日,笔者前往长岗圩走访了卢永根院士的宗亲和罗洞小学师生。

  将价值一百多万的商铺祖屋无偿赠与罗洞小学

  卢永根祖辈是原花县罗洞村人,其父卢国棉16岁时远赴香港求学。罗洞村后来分为抗美村和解放村,也就是现在的罗仙和长岗村。卢国棉老先生一生重视教育,不忘家乡教育发展,是当年罗洞小学的主要发起人和捐建者。1966年,罗洞小学搬到现址长岗村辖内。秉承其父亲热心教育的精神,卢永根与兄长商议后决定把祖辈遗留下来的两间商铺捐赠给罗洞小学,用作奖教奖学。

  罗洞小学校长温国船回忆说,没想到,中科院院士就这么简单的来了,一行只有几个人,并且要求捐赠过程尽量简单。那是2015年5月6日,85岁的卢院士来到罗洞小学,签下了房屋赠与协议书,将其兄弟二人共有的位于长岗圩的两间商铺赠与学校为永久校产,其收益设立罗洞小学“卢国棉、梁爱莲伉俪基金”,用于奖教奖学。在此之前,卢院士让自己和兄长的孩子签了放弃继承书。

  温校长说,按目前市值估算,两间商铺价值一百多万;商铺租金2015年至2017年是10800一年。从2018年至2020年,基金会经市场调查后将租金由原来的900元每月调至1200元每月,即15000元每年。商铺租金收入用于奖教奖学,到目前为止,已经奖励师生近两千人次。

  勉励学生:“希望家乡子弟努力读书,成为国家有用之人”

  温校长说,当时在捐赠仪式上,卢院士满怀激情地鼓励孩子们用功读书,报效祖国。“他说,教育是强国之本,教育强了,一个国家才会不断的强大,祖国强大了,我们作为中国人才有自豪感。就是希望家乡子弟努力读书,成为国家有用之人,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公示着获奖师生的详细名单。学校几名六年级的小学生都表示曾获得过奖学金和文具、书籍等奖学礼品。孩子们说,一直记得捐赠仪式上卢院士的鼓励和希望,今后会更努力的读书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让祖国越来越强大。

  宗亲:“他没有私人观念,一生都是为国家”

  在卢永根院士已经捐赠给罗洞小学的商铺里,笔者见到了他的堂弟卢家棠。说起卢永根,淳朴的棠叔反复念叨着一句话“他没有私人观念,心里想的都是国家,一生都是为国家”。

  在老人的印象里,卢永根对人很亲近,但是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公私分得很清楚。“他有时会回花都拜山祭祖,每次回来,都是搭乘公交。他经常说公是公私是私,要公私分明,不能占国家的便宜。”

  “他一心为国家,亲威让他帮忙上大学,他说条件符合就录取,不讲私人关系。”

  “他自己很勤俭,以前夫妻俩都是在家做饭,后来身体不好了,便经常在食堂吃饭,不乱花钱。有时候太晚,就吃方便面。家里很简朴,没什么高级的家具,电视机录音机都是旧的。”说起院士堂兄的省吃俭用,卢家棠印象深刻。

  2011年,卢永根院士来到花都,送给卢家棠一本由其学生整理、记载其人生历程的纪念册。卢家棠一直珍藏着这本纪念册,近日,卢家棠也曾致电问候病榻上的卢永根。宗亲血脉之情,不因身份不同而改变。

  曾为《花县华侨志》作序称其为“不可多得的侨史教科书”

  2011年是卢永根院士诞辰80周年和从教57周年,学校特编辑了《情系祖国—一农业科学家教育家卢永根院士》纪念册,表达全校师生员工对卢院士的爱戴和崇敬之情。

  正是从卢永根院士送给堂弟的这本纪念册上,笔者对其人生历程有了更多了解。

  1996年,卢永根院士曾为《花县华侨志》一书作序。在序言中他将该书称为“不可多得的侨史教科书”。

  他说:“广东省花县是我省著名的侨乡之一,旅居海外的乡亲遍布五大洲的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血缘和文化的关系,广大华侨虽身居异域,但始终情系祖国。从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论哪一个历史阶段,祖国的革命和建设,总是得到广大华侨的同情和支持。因此,爱国爱乡是华侨的光荣传统。强大的祖国是他们的靠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大大提高了华侨在当地的社会地位,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

  他在序言中写道:“本人祖籍花邑,但在香港出生,现大部分亲属均旅居美国,具有回内地的港澳同胞和侨眷的双重身份,因此对侨志内容感到特别亲切。该书的问世,对海内外乡亲均可以起到历史教科书的作用。对海外乡亲来说,将使他们,特别是他们的后代了解其祖辈的艰辛历程,认识其祖辈对侨居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从而理直气壮地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而奋斗,进一步激发爱国爱乡的热情。对国内乡亲来说,将帮助他们,特别是各级干部,进一步认识华侨的由来和他们对祖国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贡献,从而提高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侨务政策的自觉性。”

  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

  1994年7月,卢永根给自己的女婿写了一份公开信,力劝其回国。

  “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并不是样样都落后……美国和西欧搞‘信息高速公路’,我国亦开始搞‘信息国家公路’。一切有志气的真正爱国的青年科学家都应扎根祖国,外国的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我们现在实行开放政策,有各种渠道跟踪国外的发展动态,紧密保持同国外的接触,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国短期访问、共同合作科研等等。在国内从事科学研究照样能出成果,关键是要努力去开拓和争取”。

  卢永根当年的爱国之情和赤子之心,今日读来依然跃然纸上。

  相关:卢永根人生历程

  卢永根祖籍花县,1930年在香港出生,其父亲在一家英国律师行工作。衣食无忧,并不意味着他对当时的社会苦难没有认识。

  上世纪四十年代,卢永根被父亲送回花都避难,他体会到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他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假如那么的一天到来哟,人人有田耕,人人有屋住,人人有饭吃……假如那么的一天到来哟,人人有书读,人人都是诗人,都是音乐节……我们的生活啊,就是诗境。我们的语言啊,就是音乐。”这是年少时的卢永根以笔名写的一首诗。字里行间,是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47年,卢永根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1949年8月9日,他在香港加入中共地下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告别父母,回到广州,成为岭南大学农学院的学生。随着全国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农学院和中山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华南农学院,卢永根也随之成为华南农学院大四的学生。

  在华南农学院,卢永根认识了原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丁颖。丁颖讲授的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演变和中国稻作区域划分的课程,深深吸引了卢永根,从此,他走上了稻作研究之路。在丁颖成为中国农科院首任院长后,他作为助手跟随丁颖前往北京,参与“中国水稻品种光温条件反应研究”等科研项目。本可留在条件较为优越的中国农科院,但他此后选择回到华农。

  1983年,卢永根成为华农校长。1993年,他被评为中科院院士。

  作为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主持完成的《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认为教师和科学工作者的魅力在于人格力量和对科学的不断追求。他说,教师和科学工作者也要讲政治,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要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工作同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推动自己工作的动力。他一生省吃俭用,却将千万元资产捐出助学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