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人民 > 士民 > 正文

初挂海帆逢岁暮 却开山馆值春深

时间:2019-12-23 20:58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卢代富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我的学术生涯中,始终把经济法基本理论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力图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经济法基本理论体系。”

 

初挂海帆逢岁暮 却开山馆值春深

——记中国经济法学的开拓者李昌麒先生

  “我的学术生涯中,始终把经济法基本理论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力图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经济法基本理论体系。”

  他是一位耄耋之年的矍铄老人。人生的跌宕起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磨难,都在他的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然而,让人感慨的是,他总是说,“我愿意记住那些美好的东西,不需恨,知足才能常乐”。他是一位坚韧的经济法学拓荒者,提出了中国经济法学的主流学术观点,构建中国经济法学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他是一位悲天悯人的实践派学者,凭着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对“三农”、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社会分配不公等社会焦点问题,以一种建设者的态度,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学术解决方案。

  他就是中国经济法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当代中国著名法学家李昌麒教授。

  “回西政当资料员我也愿意”

  1959年,李昌麒大学本科毕业被分配到贵州省民政厅;在这里,他先后干过财会、收发、测绘、“盲流”收容遣送等工作。之后,他被调至贵州省建筑工程管理学校和贵州省建筑工程管理局从事教学和宣传工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李昌麒经历了令他那一辈人记忆犹新的社会事件,如“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等,并有过下放劳动锻炼、进“五七干校”接受改造的经历。在贵州省建筑工程管理局,他背负“黑秀才”之名被隔离反省两个多月。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此这般的生活,李昌麒一过就是20年。当历史的时针拨到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文革”这一历史浩劫后的我国进入了拨乱反正的时代,一度盛行的“法律虚无主义”式微,这使得李昌麒强烈地感到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法制必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他在工作之余研读了悉心保存下来的大学笔记,拾起笔头开始创作。恰在此间,李昌麒的母校西南政法学院(1995年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简称“西政”)得以复办。“文革”砸烂公检法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作为一所以法律专业为主的高等学校,刚刚恢复招生的西政所面临的是百废待兴的局面,一切都需迈步从头越。在这种特殊的国情与校情之下,李昌麒怀着一种致力于振兴中国法学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萌生了回母校工作的念头。“只要能回母校,当个资料员我也愿意!”凭着这样的拳拳之心,赤忱之意,1979年底,李昌麒带着署名发表的多篇文章和也许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一部较为全面论述经济合同的著作——《经济合同简述》,回到了母校,走向了西政教师这个岗位,而此时的他已过不惑之年——当时已经44岁!回首这段往事,李昌麒常说:“回归母校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我很庆幸这一选择。如果不是站在三尺讲台上,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研究,更谈不上有所成就。”

  心系“三农”的经济法学者

  化解“三农”问题不仅关乎中国几亿农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决定着中国城镇化、现代化的成败,是一个真正的“中国问题”。李昌麒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注可以说由来已久,这不仅与他本人生于农村、对农村有着质朴的感情有关,更是他经常深入农村、对农村现实有着真切的体验所使然。记得1986年,李昌麒作为主研人承担了我国第一项有关农村经济法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经济法制研究”,虽然当时我作为硕士研究生,责任导师并非李昌麒老师,但当他发现我对农村经济法制感兴趣后,便多次安排我跟随他到农村进行调研,其间他对田野调查所表现出来的重视和认真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李昌麒的研究重心尽管有时主要不在农村经济法制上,但依然不时单独或带领师生深入农村体察民情。也正是这种注意发现农村“真问题”的强烈意识,使得李昌麒关于农村经济法制的研究成果很接地气。在我看来,他作为一名“心系‘三农’的经济法学者”,在农村经济法制研究方面作出了居功至伟的贡献:一是他很早就对“三农”问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法学研究。1984年,他发表了《试论农业承包合同的法律性质》一文,对农村承包合同的法律性质这一在当时争议很大的问题作了擘肌分理般的分析。进入21世纪后,他又连续发表了《农村法治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当前推进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必须认真解决的几个问题》等数十篇涉农论文,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农村法治发展研究》一书。这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将经济法学界对“三农”问题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二是1999年,李昌麒应邀在中共中央第九次法制讲座上,以“依法保障和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为题,向时任中央领导人系统阐述了“农村法治”这一思想,敏锐地提出要把确保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事关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工作纳入法治的轨道。关于这一点,李鹏同志在《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上午,中央举行法制讲座,西南政法大学李昌麒教授讲农村法制问题,讲得比较系统,提出一大批立法课题。他提出要建立以农业法为核心的农村法律体系,目前急需制定土地承包法。随后,200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土地承包经营法》;其他涉农立法的步伐也日益推进。三是李昌麒主持建立了重庆市乃至全国首个省市级农村经济法制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