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人民 > 民政 > 正文

深化“放管服”改革有了省级制度样本

时间:2019-12-26 13:09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蒲晓磊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过去办理一些证明和手续,经常需要提供很多材料,还要跑好多个部门,多久办完取决于自己的运气好坏。现在不会了,只要会讲普通话,一个窗口很快就能办完。”郭集福说。

 

  不久前,一位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的招牌,这条本是调侃“奇葩部门”的微博,却意外地获得了大量网友的点赞。

  事实上,网友普遍叫好的这个改革,已经在浙江推行了两年。时至今日,改革的红利已经惠及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衢州市五建公司办公室主任郑丽萍在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时候,再也不用准备几套材料、跑多个部门,只要提前在网上填报好资料,然后到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就可以一次性办结。

  在桐庐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二手房过户手续的王萍,对于改革带来的便利同样深有体会,“以前至少要跑三个部门、耗费四到五天的时间,现在只需要一个窗口、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办完”。

  为了让改革的成果能够得到固化,浙江对此进行了创制性立法,率先在省级层面为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实现“最多跑一次”提供了制度样本。

  2018年11月30日,《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经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尹林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跑多次”到“最多跑一次”,从“让群众跑腿”到“让数据跑路”,浙江为“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创制性立法,做到了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为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有利于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满意的共赢局面。

  企业开办时间最多花三天

  在义乌市做珠宝生意的马来西亚籍外商郭集福,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0多年,受惠于“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他坦言,包容、开放、高效、有序的政府工作氛围,带给他的是比黄金还珍贵的安心和信心。

  “过去办理一些证明和手续,经常需要提供很多材料,还要跑好多个部门,多久办完取决于自己的运气好坏。现在不会了,只要会讲普通话,一个窗口很快就能办完。”郭集福说。

  义乌市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一大示范性窗口,现有户籍人口81.7万,流动人口141.1万,外来人口大大超过了本地户籍人口。面对如此庞大体量的群众和商事主体,如何在政务服务中更加便企利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义乌市面临的大课题。

  经过一番探索之后,义乌市确立了“减权、减证、减窗”的目标,通过推进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搭建了“义网通办”平台。目前,“义网通办”平台归集了41个部门、288项、3.88亿条信息,打通了“数据壁垒”。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义乌市在营商环境方面所进行的优化,企业的感知最为明显。2018年,义乌市新设市场主体76649户,比去年同期增长44%。截至9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3万户。

  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试点地区,桐庐县对标李克强总理关于“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的要求,实现了企业开办全流程“只找一窗、只跑一次、最多三天”的目标。

  今年4月25日,杭州江浩商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徐先生到桐庐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同时申请了公章刻制、银行开户以及发票申领,并在窗口进行了实名办税登记。4月27日,徐先生申请的营业执照、公章、银行开户许可证以及税控盘等已经全部办理完成。

  如今,在桐庐县开办企业全流程仅需3步,开办时间从原来的8至10天压缩到了现在的3天内,实现“压缩一半以上”目标,成为国内首个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三天开办”地区。

  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推进,浙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浙江省共有市场主体630多万户,其中,民营企业200万户左右,民营企业占全部内资企业总量的91.4%。

  义乌市、桐庐县等地行之有效的做法,都在《规定》中得到明确。

  例如,商事登记是企业准入的首要环节,商事登记效率是评价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对此,《规定》对国家和省有关商事登记领域的“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证照联办”“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住所申报承诺制、企业简易注销等改革内容作了相应规定,并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明确对商事登记环节中的申请材料实行形式审查。

  取消证明提升群众获得感

  今年年初,义乌市七一村有位老人的户口突然被注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帮老人去派出所办户口。结果,派出所让他提供证明,来证明这位老人还活着。没办法,何德兴只好用轮椅把老人推到了派出所。

  为了解决群众和企业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义乌市喊出了打造“无证明城市”的口号,要求义乌市域范围内政府机关、公共民生服务机构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得要求群众和企业提供任何形式的证明材料,而改由通过“义网通办”平台查询或办事机构后台打通数据、自主查询等方式实现即时在线核查。

  目前,义乌市已经通过直接取消、个人承诺、部门核查和信息共享4种方式,分批次全面取消证明材料270项。

  除了“无证明”,义乌市还在推进减事项和减材料的“减权”改革。

  “以公积金支取申请材料为例,群众在购买商品房支取公积金时,原先需要提供合同、发票等5项材料,改革之后,借助数据共享、部门核查等方式,只需提供发票1项材料。‘减材料’之后,义乌市在公积金支取方面的年办件量已经达到2100件。”义乌市委书记林毅对记者说。

  “在一些事情的办理上,村里人比城里人还要更方便。”在浙江采访期间,有很多人都对记者说过这样一句话,

  当记者见到桐庐县分水镇东溪村代办员胡根凤时,她正在分水镇行政服务中心帮几位村民办理市民卡。

  “每个村有两名专职代办员,免费帮村民到镇里和县里的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业务。我一般是两三天跑一趟镇里的行政服务中心,证明和材料简化之后,不光村民少跑腿,我办起来也更加省事。”胡根凤对记者说。

  针对多头交材料、开“奇葩证明”、办事时间长等影响群众获得感的问题,浙江各地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都提出了破解之道。

  而这些改革成果,在《规定》中得到了固化。《规定》要求减少办事环节、整合材料、缩短时限、减免费用、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比如明确,实行统一收件或者受理的办事事项只需提供一套材料,可以通过公共数据平台提取的材料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户口本、居住证、驾驶证、社会保障卡、市民卡、老年卡、人像认证等都可以作为身份证明材料等。

  用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

  来自塞内加尔的苏拉清楚地记得,自己在15年前来到义乌的时候,经常要跑到金华市和杭州市去办证明和材料,现在这些工作在义乌行政服务中心的一个窗口就能办完,这让他感受到,“只要会讲中国话,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便利程度,就和中国人没什么区别”。

  苏拉享受到的便利,源于“信息孤岛”难题的破解。

  林毅介绍,依托“义网通办”平台开发信息共享和部门核查两大功能,义乌市建立了数据共享平台,可共享查询营业执照、人口、婚姻、不动产等数据。部门核查板块建立了需求方和提供方的在线沟通机制,真正实现让“数据跑”替代“群众跑”。

  同样致力于打造无证明城市的还有衢州市。

  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童雪明介绍,为了确保“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一理念在改革中能够落地,近年来,衢州市大力推动技术、业务、数据和服务“四融合”,着力建设“无证明办事之城”和“掌上办事之城”。目前,进驻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事项中,1290个事项开通网上办理,445个事项实现移动端办理,202个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

  桐庐县常务副县长吴金富告诉记者,为加速破解信息孤岛难题,桐庐县深入开展简证便民行动,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自主研发了浙江政务网桐庐“一件事版”和“桐庐县一窗受理平台”。同时,还在完善省市法人库、自然人库、电子证照库的基础上,建立了桐庐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办事材料库,实现“一件事”网上“一次受理、后台运转、并联审批”。

  “此外,桐庐县还推出浙江省首个微信办事地图系统,自主开发‘桐庐县一窗受理平台’。814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群众凭个人身份证明即可办理事项达324件。”吴金富说。

  在尹林看来,各地的实践证明,浙江首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能够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所凭借的不只是政府刀刃向内革命的决心,还有技术的支撑和保障。

  尹林指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发现,信息孤岛是阻碍“最多跑一次”改革进程的最大堵点,为了打通这一堵点,《规定》根据政府数字化转型目标,专设“数据共享”一章,重点作了四方面规定:

  要求政府加强公共数据平台标准化建设,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标准模型,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规定由省里建立统一的综合数据信息资源库。

  明确公共数据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同级和上下级行政机关应当共享公共数据,破除信息壁垒。

  对数字化转型的平台作了规定,包括一窗受理平台、公共数据平台、国际贸易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咨询投诉举报统一服务平台、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并明确相关平台应当以浙江政务服务网为依托,为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供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有了省级制度样本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