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人民 > 民乐 > 民俗 > 正文

八家將由來

时间:2019-12-26 16:35     来源:搜狐     作者:综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八家将于台湾是指八位负责捉邪驱恶的神只,也是种阵头名称。与八家将类似的,是什家将、官将首。与什家将,少文判官、武判官。与官将首,在装扮、步伐、法器……等还是有差异的。

 

  八家将是台湾地区的汉族民俗文化。所谓八家,指的就是甘、柳、谢、范四大将军与春、夏、秋、冬(何、张、徐、曹)四大帝君。四大将军是八家将的主角,四大帝君则是配角,但并不限于于八位,有时会有一些不重要的龙套角色。

  名称八家将地理标志中国台湾民族汉族类型台湾民俗阵头

  1名称简介

  八家将(9)八家将,台湾民俗阵头,属于众多家将阵头中的一支,参与阵头者装扮为捉邪驱恶的神祇,担任主神的护驾,负责捉拿鬼怪妖邪,也有解运祈安、安宅镇煞的功能,具有强烈的宗教性质,阵头气氛也常显得神秘、威赫、严肃。

  八家将,为台湾庞杂家将类阵题体系中的一支,由于其阵式组成以四大将与四季神为主轴,所以惯称为八家将,然而各地依其师法传承及实际情况,组成人数由四人、六人、八人、十人、十二人、十三人,甚至数十人等各自不同。人数不一,有少至两位的官将,也有加上差役,提解的十数位。亦有迳称为什家将、家将团者。

  八家将于台湾是指八位负责捉邪驱恶的神只,也是种阵头名称。与八家将类似的,是什家将、官将首。与什家将,少文判官、武判官。与官将首,在装扮、步伐、法器……等还是有差异的。

  2八家将

  八家将所谓八家,指的就是甘、柳、谢、范四大将军与春、夏、秋、冬(何、张、徐、曹)四大帝君。四大将军是八家将的主角,四大帝君则是配角,但并不限于于八位,有时会有一些不重要的龙套角色。

  四大将军

  甘鹏飞、 柳钰、谢必安、范无救。

  四大将军为主角,进攻时走『七星步』,围捕时摆『八卦阵』和『踏四门』。

  甘、柳将军位于阵前,外手持扇内手持戒棍,负责执行刑罚。甘将军脸画章鱼足形目,柳将军脸画红黑阴阳目。

  范、谢将军就是在『庙会』这首歌中『范谢将军站两旁,叱差想当年』的范谢将军,也是一般人熟知的七爷八爷。谢将军即是七爷谢必安,也就是白无常,戴长帽,上书『一见大吉』,脸画白底黑蝙蝠,吐长舌;范将军即是八爷范无救,也就是黑无常,头戴圆帽,黑脸白睛,左握方牌上书『善恶分明』。

  四大帝君

  即春夏秋冬四季大神,姓氏分别为何、张、徐、曹。

  四季大神为配角,负责拷问犯人,脸上分别画的是龙鸟虎龟四种动物。

  阵头内容

  八家将阵头的内容大致上是:主神下令-文差接令-武差传令-谢范捉拿-甘柳刑罚-四季神拷问-文判录口供-武判押罪犯。这套巡捕的方式,有学者认为是清代县署巡捕组织的神格化。

  八家将其实是非常严肃的阵头,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担任。只是今天宗教商业化的结果,使得八家将成员的素质大不如前,尽管如此,演出八家将的人,都还是兢兢业业,即有可看性。

  3来源

  五福大帝(6)八家将的起源众说纷纭,不过较可信的是,该八家将为将其古代衙门巡捕审堂体系神格化,其有监察司、长寿司、奖善司、阴阳司、福德司、罚恶司、增禄司、速报司,其中两位与两位官将重复。

  一般学者认为,八家将为五福大帝的部属。

  此种说法的五福大帝,其实就是分别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光明,冬瘟钟仕贵,中瘟史文业等五方瘟神,也有人说五福大帝就是五王爷。

  事实上,台湾常见的神明盛会,如城隍,妈祖,关帝君都常常出现此阵头。

  八家将的起源众说纷纭,不过较可信的是,该八家将为将其古代衙门巡捕审堂体系神格化,其有监察司、长寿司、奖善司、阴阳司、福德司、罚恶司、增禄司、速报司,其中两位与两位官将重复。

  八家将的起源,根据学者对於传说和文献考证归纳,大致有五种说法:

  一、大洞天真君下凡,转世作为「五福大帝」的部将;

  二、清末「五灵公」的部将为台南军营除瘟;

  三、大户人家的家丁或清代县衙巡捕审堂体系神格化而来;

  四、地藏王菩萨的部将;

  五、城隍所收服的山贼或「城隍十二爷」的脱胎。

  上述的说法中,以第二和第五两种最富故事性内容和台湾民间信仰的传奇色彩,成大历史系石万寿教授相对地坚持第三种说法较具有严谨的考证基楚,不过许多学者同意他与「五福大帝」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许多资料显示,台湾最早的八家将,是由台南府城的「白龙庵」所发展出来,她的主神就是福州籍官兵所迎来的「五灵公」,後来漳、泉民众为祀奉方便,又从白龙庵另迎神位至「西来庵」,日据时期因发生西来庵抗日事件,遭日军封锁并禁祀,民众复偷偷迎出改称「五福大帝」祀奉,其後逐渐南传高、屏,并经嘉、云而渐次北传,至今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许多庙宇,如城隍庙﹑王爷庙﹑地藏王庙﹑岳帝爷庙等等,都有「八家将」团的依附,但基本上,他们都是由「五福大帝庙」所衍化而来,这一发展的轨迹,可以视作八家将「角色扩散」的结果,而正好与八家将信仰由南北传的社会现象,及其本土化信仰的特性有一致的因果关系。

  「五福大帝」是民间的逐疫之神,亦称「五方瘟神」,所指五人为张元伯﹑锺士秀﹑刘元达﹑史文业和赵公明。相传五人夜游,因见瘟鬼於井中施放疫毒,乃以身投井留书示警而死,後人感念其舍身救人而建庙祀之,後经天界玉皇大帝封张为显灵公,锺为应灵公,刘为宣灵公(也称刘主公),史为扬灵公,赵为振灵公,合称为「五灵公」,专为阳界驱瘟除疫,保境安民,最早为福州一带的乡土保护神。这项传说成为「五瘟神系」的由来,并逐渐脱胎成为「王爷」信仰的同类型典故,「五福大帝」因此也跟「王爷」信仰的「五府千岁」被模糊在一起,实则不论是「五府千岁」或是十二瘟王系的王爷均各有姓氏或全名,与上述的「五福大帝」显然是完全不同。

  4传说

  八家将起源於何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流传在民间较广的说法有三:一是最初甘、柳、谢、范、洪、刘、冯、金等八人因天灾赤祸,无法维生,只得沦为山贼,後来被官兵捕获,端午前夕,八人请城隍的两个部将 韩德及卢清放他们回家共渡端午,并允诺端午後自动投牢,结果却一去不返;韩、卢两人只得自杀谢罪,八人知道这消息後,愧疚地自杀陪死,後来这八人便成了八家将,而韩、卢两人也就成了二将令,跟随在城隍身边,负责驱鬼逐妖。另一种说法是,大约在清代末叶, 台南军营中大闹恶疫,後来军师祭拜求五灵公降福,不久果然大家都痊愈了,为报答五灵公的神恩,民众特别返回 福州迎五灵公来台。首先奉祀在 台南市白龙庵内,信徒多数为福州人,漳、 泉州人为了方便祭拜的方便,又在白龙庵内另迎神位至西大庵。日据时代,西来庵抗日事件爆发,日军封锁西来庵,不许奉祝,人民不得已,只好偷偷将五灵公神位迎出,并改称五福大帝奉祝。另外一个说法为青壮年人因病向神明祈祷,许愿如果能痊愈,就打扮成神明的将士服侍神明。从此之後,各种王爷及家将也就日益遍布全省,深得民间信仰。[1]

  5组织与操演

  组织与操演(3)「八家将」虽名「八家」,实际上成员颇不一致,有四人或六人成阵,八人、十人、十二人成阵,演变至今甚至十六人、三十二人成阵的都有。所以有些团不称「八家将」,而称「什家将」,更有改称为「家将团」,以含盖所有的阵团。不过,民间习惯上还是都称作「八家将」,主要是他的「主角」还是八家,这和前述的来源传说与历史典故有关。

  所谓「八家将」基本的成员是指甘、柳、范、谢四爷合称「四将」;春、夏、秋、冬四神并称「四季神」,加起来合称「八将」,而组织结构较为严密完整的为十三人阵,即:(1)什役(2)文差(3)武差(4)甘爷(5)柳爷(6)谢爷(7)范爷(8)春神(9)夏神(10)秋神(11)冬神(12)文判(13)武判。他们的发令程序大致是:主神下令─文差接令─武差传令─范谢捉拿─甘柳刑罚─四神拷问─文判录供─武判押犯。

  八家将的装扮大致是头戴盔帽,身穿戏袍(外手在肩上,内手在腋下),脚着草鞋(套袜﹑系铃),外手执扇(黑﹑白﹑红﹑花皆有)﹑内手拿法器,再配上一个五频六色的大花脸(事实上脸谱的画法有典故和仪制定规),这就是他们常见的模样。操演之前的家将,都需先行化装,即所谓「开面」,开面之後就不可以吃荤,也不能随意交谈﹑说笑,以免遭神谴。当阵势排开以後,也就是操演开始,所有成员都摇头晃脑﹑瞠目怒视,左右摆动、威风凛凛。这时特别忌讳「闲杂人等」乱窜接近,尤其更严禁妇女从中穿过。

  实际上八家将操演的主要内容是擒拿罪犯,因此有攻击有围捕,行进时必走「虎步」(即八字步),摆动双臂和法器,以制造威势、壮大阵容,产生镇吓之功;法器包括:令牌、鱼枷、蛇棒、戒棍、火盆、木桶、锯刀、法扇、黑旗、瓜锤等;至於围捕阵法则有「踏四门」、「走七星」和「八卦阵」等。

  6名称与刑具

  八家将的组织结构相当严密,所有成员大致为(1)什役(2)文差(3)武差(4)甘爷(5)柳爷(6)谢爷(7)范爷(8)春神(9)夏神(10)秋神(11)冬神(12)文判(13)武判。

  甘柳谢范合称『四将』或者『四大将军』;春夏秋冬合称『四季神』或者『四大帝君』,与甘柳谢范合称『八将』,此『八将』与『八将团』中的八将不同。除此之外,另有一组陈沈枷锁『四将』的组合。另外,在谢范两将军中也有卢清、韩德,而死、失信等名称。

  ( 1)什役:也称使役,即杂役,俗称『挑刑具者』。专责肩挑八家将所使用的各种小刑具或法器,最多有三十六项(三十六刑具);扮演者可化装亦可不化装,通常他是全阵的灵魂人物,行止舞演都由他以刑具的声响来指挥;其位在阵前第一位。

  ( 2)文差:文差『陈将军』,位在阵右属小差角色,外手持扇,内手执令牌,专接主神之令。

  ( 3)武差:武差『刘将军』,位在阵左属小差角色,与文差合称『文武差』,外手持扇,内手执令旗,专门传令,文差可视作为现代『传令兵』的角色,他们装扮的最大特色,在於虎皮纹黄衣的服饰,通常都是由孩童(年纪轻者)装扮。

  ( 4)甘爷:即『甘将军』,俗称『阴阳仔』,位在阵左武差之後,外手持扇,内手执戒棍,俗称『板批』,即系铃的半边竹节;其脸谱通常画作『红黑阴阳目』。

  ( 5)柳爷:即『柳将军』,俗称『三角仔』,位在阵右文差之後,手执法器与甘爷相同,只是方向相反而已;其脸谱一般画作『章鱼足形目』。甘柳二爷俗称『头排』。

  ( 6)谢爷:有时亦称『捉神』谢必安,又称大爷或七爷、高爷或者白无常;头戴长方帽,上写『一见大吉』,脸画『白底蝙蝠面』,吐长舌,穿白袍,外手持白扇,内手拿鱼枷,个子高大,通常是由高个子扮演,位在阵左甘爷之後。

  ( 7)范爷:亦称『拿神』范无救,又称二爷或八爷、矮爷或者黑无常;头戴短方帽,脸画『黑底泼猴面』,穿黑袍或蓝袍,外手持黑扇,内手持方牌,上写『善恶分明』,个子通常矮胖,其位在阵右柳爷之後。

  甘柳谢范俗称『四大将军』或『四大将』,四人为八家将之主角。

  ( 8)春神:『何将军』着白袍,画龙面(莲),俗称莲花面,外手持扇,内手执花篮,意在泼醒犯人之用,其位在阵左谢爷之後。

  ( 9)夏神:『张将军』着红袍,画龟面(梅),外手持扇,内手执火盆,意在烙烧犯人之用,其位在阵右范爷之後。

  (10)秋神:『徐将军』着青袍,画鸟面(竹),外手持扇,内手执金光鎚,意在敲打犯人之用,其位在阵左春神之後。

  (11)冬神:『曹将军』着黑袍,画虎面(菊),俗称葫芦面,外手持扇,内手执毒蛇,意在吓拷犯人之用,其位在阵右夏神之後。

  春夏秋冬合称『四季神』或『四大帝君』俗称『四季』,与『四大将』合称『八将』,此八将与官将首中的八将是不同的。

  (12)文判:『文判官』,着官服,右手拿毛笔,左手执『生死簿』,系口供的记录者,位在阵左殿後。

  (13)武判:『武判官』,亦着官服,手持『金间金隹』,俗称『九层鞭』一种样子像鞭有四棱,也称做『简』;是罪犯的收押者位在阵右殿後;与文判合称『文武判』,在地位上他们是八家将中地位最高者,但实际上在八家将的角色当中,则可有可无。[2][3]

  7影响

  在台湾,八家将操演的重点戏系由范、谢将军(即七爷、八爷)执行捉拿,甘、柳将军执行刑罚,再由四季大神拷问。

  八家将在信仰意义上,具有刑求妖邪的权威,是勇猛威武的阵头。

  但近年来,已有部分八家将阵头,由不良组织、角头、黑道操控,更常吸引涉世未深的少年加入,并在庙会之余,有斗殴、使用毒品等犯罪事项,八家将由传统艺术文化逐渐质变为犯罪团体,部分台湾黑道组织与庙宇也借此阵头扩大组织。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八家将都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近年来许多八家将团体也致力于民俗的推广,和协助其他八家将(或什家将)团体参与宗教活动。

  八家将(pat-ka-tsiòng),缘自中国民间信仰及神话,原指神将数名,通常是八位,一般说法是起源于五福王爷幕府专责捉邪驱鬼的八位将军,这八位将军亦是阴间神祇,故也作为东岳大帝、阎罗王、城隍等阴司神明庙宇的随扈,逐渐演变成王爷、妈祖等所有庙宇的开路先锋,担任主神的随扈。

  后来,庙会中参与的信士,装扮成这“八家将”,以卫护主神。演变为一种台湾民俗活动,乃阵头之一;属于文武阵中的武阵。负责捉拿鬼怪妖邪,也有解运祈安、安宅镇煞的功能,具有强烈的宗教性质,阵头气氛也常显得神秘、威赫、严肃。

  八家将是台湾杂家将类阵题体系中的一支,乃是由台南白龙庵什家将开始传承繁衍,传至嘉义慈济宫如意振裕堂后,其阵式组成以四大将与四季神为主轴,所以称为“八家将”。

  各地八家将与什家将组成人数不一,以十三位组成者较为完整,也是台湾庙会中较常见的类型。其成员包含:什役、文差、武差、甘爷、柳爷、范爷、谢爷、春大神、夏大神、秋大神、冬大神、武判官、文判官等八家將由來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