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人民 > 民乐 > 民俗 > 正文

过羌年 载歌载舞 共享盛宴

时间:2019-12-26 16:19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闫若之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羌年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以此展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然的尊重,并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

 

  羌年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以此展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然的尊重,并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祭祀活动中,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在释比的细心指引下,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杀羊祭神,跳羊皮鼓舞和萨朗舞。现场还席开近百桌最具羌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的羌年坝坝宴,以飨八方游客,共迎羌历新年。

  历年的羌年文艺表演主要包括:羌笛、口弦、羌族多声部以及羌族舞蹈等丰富多彩的羌族原生态文化。丰富的文化演出,自然离不开美食的相伴,近百桌最具羌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的羌年坝坝宴在羌年节日正午时分开席,场面十分壮观。席间,羌家姑娘和羌家小伙唱起了欢快的祝酒歌,为羌年增添浓浓年味。

  羌族舞蹈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是在劳动生产、婚丧嫁娶,都要唱歌跳舞,而节日则是唱跳的最好时机。酒歌是年节时“咂酒”对唱的一种传统的歌唱形式,节日的歌唱常常伴以舞蹈。

  羌族舞蹈分为“跳锅庄”、“跳沙朗”、“跳盔甲”、“皮鼓舞”等,而以“跳锅庄”最为流行。舞蹈时,一唱一落,男女互相变换位置,渲染节日热烈欢乐的气氛。参加的男女多至数十人,并伴以唱咂酒,往往歌舞达旦。歌舞时伴奏的乐器主要是羌笛,这是一种古老的六声阶的双管竖笛。此外是小锣、手铃、唢呐、羊皮鼓、胡琴、口弦等乐器。这些乐器能吹弹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乐调,使节日的人们异常欢乐。

  『跳沙朗』

  沙朗,原为羌语北方言词汇,意为“唱起来、跳起来”,是当地羌族人民娱己娱神的重要手段。沙朗后引申为歌舞,并扩大词义为羌族歌舞的统称。

  “沙朗舞”是最具羌族特色的圆圈群舞,羌语称“跳沙朗”。跳沙朗舞时,舞者环篝火而列,男的在外圈,女的在内圈,边唱歌边围着篝火旋移跳舞,甩手摇肩,身体俯仰,脚步腾跃,舞风朴拙粗犷。“跳沙朗”已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跳皮鼓或称羊皮鼓』

  “跳皮鼓”是羌族巫的主要舞蹈形式,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流传。羌族人每遇病、丧之事,都要请巫师跳皮鼓。巫师一般为2人,1人举短戈在前,1人左手持单面鼓,右手持弯把鼓锤敲击,并摇晃鼓内的小铁环哗哗作响,开始在一阵吆喝和鼓声震天的热烈、紧张气氛中边击鼓边跳,走步时脚不停的颤动,带有神秘感。

  “羊皮鼓”主要流传在嘉陵江上游的略阳县,是五十年代初由艺人马云秀、童连生首先演出的双人鼓舞。其前身就是古老的羊角鼓舞。风格、节奏、动律仍保留了原来的面貌,但两位老艺人规范了羊皮鼓的舞蹈语汇,删除了祭祀内容,使之成为娱乐性的表演节目。

  『跳盔甲』

  “跳盔甲”是一种古老的祭祀舞,过去多用于有战功的民族战士,或有功德的老人的葬礼,故亦称大葬舞。表演时人数不定。舞者身穿生牛皮制的铠甲,头戴野鸡翎和麦杆皮盔,手中各持弩、矛,领舞的巫师要挂上肩铃。舞队形成对垒的两排,跳前高唱象征胜利的战歌,动作以踮跳步、模仿冲杀,弩矛飞舞,伴随着震天吼声,叮铃声,表现羌族人民的威武气概。

  『羌族祭祀舞』

  羌族祭祀舞是祭祀山神、祈求丰收的舞蹈,来源于古西羌风俗。舞者戴凤、狮、虎、豹、牛、羊、猪等面具,以凤领头碎步入场。舞蹈中有传统的套路动作,分“充柱”、“甘柱”、“央柱”3套,以鸟为祭。此种遗风在茂汶县羌族中仍有流传,每年十月初一,青壮年手执羽毛,到山上唱歌跳舞祭拜。

  『喜事锅庄』

  喜事锅庄是在节日、婚嫁和劳动之余时所跳。男女相对,各成一排,拉手而舞。常由能歌善舞的老者带头,男女一唱一答,边唱边舞。当舞蹈进入快板时,男女两排相互交换位置,或众人拉手相继从别人腋下钻过,穿梭不停。动作以脚步多变、膝部颤动、腰胯扭动为基本特征。舞时动作随歌声节奏加快,最后达到高潮。舞者人数可达数十人之多。常通宵达旦,气氛热烈。过羌年 载歌载舞 共享盛宴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