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人民 > 民乐 > 民乐 > 正文

粤曲老“瞽师” “有人惦念,我很满足”

时间:2019-12-26 17:5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陈诗蓝、石钰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周二上午九点,越秀区人民公园里,一些老人尚未结束晨练,拉筋的、打太极的、踢毽子的老人比比皆是。在一处空地上,一侧是声势浩大的广场舞人群,另一侧,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盲眼艺人。
 

  周二上午九点,越秀区人民公园里,一些老人尚未结束晨练,拉筋的、打太极的、踢毽子的老人比比皆是。在一处空地上,一侧是声势浩大的广场舞人群,另一侧,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盲眼艺人。

  70岁的刘志光便是盲眼艺人中的一员,他所在的曲艺队被称为“越秀区失明曲艺队”,是广州市内唯一现存的失明曲艺队。后来曲艺队加入了一些“开眼人”,便改为“越秀区光明曲艺队”。每周二,曲艺队队员都会在人民公园表演。很多群众爱听他们吹拉弹唱。

  最后的“瞽师”之一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上世纪90年代电影《胭脂扣》的热播曾让这首粤调南音《客途秋恨》广为人知。粤调南音与木鱼、龙舟、粤讴同属广府说唱艺术,而南音以其情感的哀婉与文辞的优雅,成为广府说唱艺术的精髓。早期唱南音的多是街头卖唱的盲眼艺人。这类南音被称为“地水南音”,失明的男曲艺演员被称为“瞽师”,女曲艺演员称为“师娘”或者“瞽娘”。

  如今,“地水南音”几成绝唱,刘志光是广州市内仅存的几位“瞽师”之一。已到古稀之龄的他仍精神奕奕,动作斯文,戴着墨镜,白衬衫笔挺光洁,稀疏的白发被梳理得整整齐齐。每周二,他们需要从上午九点表演到十二点,整整三个小时里,刘志光没有休息过,不演唱的时候便拉着中胡伴奏。

  到刘志光演唱时,围观曲艺队的人突然多了起来。他声音清亮,宛如年轻人,在转折处带着苍凉。人声喧闹的公园里,他的声音穿透力极强,旁观者逐渐安静下来聆听他的演唱。不时有人上前往爱心捐赠箱里放面额不等的利是,刘志光的演唱,让这个小角落里的曲艺表演达到了高潮。

  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演奏

  三岁时,因为出麻疹发高烧,刘志光失明了,自此,他的一生都与黑暗为伴。七八岁时,父亲想让他学习谋生技能,便找来师傅教他唱南音、粤曲。刘志光的师傅名为温丽容,是当时整个广州市仅有的可以领文化局工资的两名盲人中的一位。

  刘志光记得,学唱曲的那两三年甚是艰难,师傅半弓着身子,从背后拥住他,握着他的手教他认识乐器,学习如何弹奏。唱词则由师傅一字字地教,然后让刘志光背下来。除了吃饭睡觉,从早到晚,刘志光都在练习,年幼的他并不懂唱曲的意义,常因练习艰难萌生退意,因此没少被父亲训斥。他记得父亲时常忧心,“你不学东西以后会饿死的。”

  刘志光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十四五岁时便已完全出师,随后在长堤、海珠广场一带卖唱,收入虽微薄,却也够生活。1966年,接近二十岁的刘志光进了工厂做工人,此后一直在工厂工作到退休。

  业余时间里刘志光仍没丢下自己心爱的曲艺,每当有文艺表演他仍然会上去露一手。渐渐地,会唱粤曲、会演奏多种乐器的刘志光成了工厂里的名人。在1992年,他还和同事一起去长沙参加了当年的全国残疾人文艺表演,刘志光至今还记得那一次出行他们坐了火车,那是他去过的最远的地方。

  2007年,刘志光退休。退休之前刘志光便已开始在人民公园演奏,如今退休后他每周最大的盼头就是周二的表演,这一天他能出来和朋友们聊聊天,也能满足部分老歌迷的愿望——经常会有歌迷打电话问何时能听他的音乐。

  有人惦念让刘志光很是满足,除了刮风下雨,他一般都会准时来到公园。刘志光家住海珠区革新路,去公园需要坐半小时左右的公交。有时天气变化也会让他遭点罪,他还记得一次周二,过来时还是阳光明媚,突然间便狂风骤雨,“那次全身都被淋湿了。”刘志光大笑着说。

  尽管时不时要遭受天气变幻之苦,出门也不方便,但刘志光坚持了十几年。如今粤曲南音于他而言,已不再是童年时苦苦练习的噩梦、青年时期的谋生工具,而是他的毕生所爱。除了弹唱之外,偶尔他还会为曲子填词。每周坚持来公园表演也让刘志光的技艺水平并未因年纪增长而下降,在不久前的“长者杯”粤曲演唱大赛上他还拿了金奖。

  “我这一生没有遗憾”

  尽管眼盲,刘志光却很乐观,回忆往事时他不时哈哈大笑,眼角泛起深深的鱼尾纹,谈到兴起处还会手舞足蹈。许多人喜欢找刘志光聊天,他时常讲自己的人生经历,笑着说,“你怎么困难都不会有我困难。”

  他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两个小孩都不大,他的工资不高,同是盲人的妻子也没有工作。晚上下班,刘志光便摸索着出去卖花生。现在回忆起来,刘志光觉得这些年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因为眼盲他很难在没有旁人的帮助下出远门,也无法在家里做可口的饭菜。如今,路上胡乱摆放的共享单车和呼啸而过的小汽车更是让他和老伴寸步难行。

  但刘志光并不喜欢抱怨,那些艰难的岁月他似乎都已忘记,“生活就是多难都要克服,我性格就是这样,一辈子多艰难都要笑,不开心的就随它去。”

  妻子也在他的影响下变得乐观,她还记得孩子小时候经常生病,自己紧张不已,刘志光却常说,“没事的,打针就好。”小孩不做功课,老师来找家长,刘志光也不会如她一样紧张,反而能提出解决办法。

  性格乐观的他也不怎么为“地水南音”无人传承而发愁。在家里听粤曲,他的孙辈们对这些兴趣都不大,“他们觉得我咿咿呀呀,不知道我们在唱什么。”刘志光讲起来仍面带笑意,“他们喜欢有时代感的音乐,觉得这些很闷。”

  多年前也有人想拜刘志光为师,但刘志光却拒绝了,刘志光觉得自己未必有能力带徒弟出师。刘志光便对来拜师的人说,“我不想害了你,唱曲揾唔到食啊,你去学按摩啦。”

  “我不太担心传承,社会走向不能逆转,要淘汰也没办法。现在是不断推陈出新的时期。”如今,刘志光唱曲也只为自己和他人开心。

  刘志光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他们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晚上九点多睡觉。唱曲能锻炼身体,老两口至今身体也挺好。儿子住得离自己不远,每周末都可以一起吃饭。虽然退休金不高,出行艰难,但有曲艺为伴,刘志光觉得自己的晚年尤为幸福,“到现在为止这一生我都还算满意,普通人要做的事,我都做过,没有遗憾了。”粤曲老“瞽师” “有人惦念,我很满足”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