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人民 > 民法 > 正文

坚持司法为民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时间:2019-12-26 13:5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靳昊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我帮教的上千名少年犯里有300多人顺利升上了高中、中职院校,有30多人考上了大学,到现在没有一个重新犯罪的。”说出这番话的时候,陈海仪的脸上满是自豪。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5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高晓力、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庭长姜颖、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人民法庭庭长陈昶屹、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陈少华5名法官围绕司法为民主题,与现场记者进行了交流分享。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是误读

  ——少年司法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我帮教的上千名少年犯里有300多人顺利升上了高中、中职院校,有30多人考上了大学,到现在没有一个重新犯罪的。”说出这番话的时候,陈海仪的脸上满是自豪。

  从事少年家事案件审判22年来,陈海仪办理了4000多件和孩子、家庭息息相关的案件。谈心谈话、寄手绘明信片、写信、电子邮件往来……到现在为止,陈海仪还和10多名失足少年保持着联系,很多孩子亲切地称她为“法官妈妈”。

  对于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陈海仪介绍了广州中院的做法:法庭首先会对未成年被告人及其家庭进行庭前社会调查,了解其为何会走上犯罪道路以及背后的家庭、社会成因。同时会依法依规给予其相应程序保障,通过判前司法联席会议和法庭教育等形式,让被告人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要承担何种法律后果,从而认罪、悔罪,也让其和家人一起共同修复破损的社会关系。同时,案件在宣判以后,法官会继续跟踪帮教,让失足少年能够顺利回归家庭、学校和社会,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

  “赢了官司,输了市场”怎么办

  ——提高知识产权侵权判赔数额

  “当年我刚进入知识产权庭的时候,庭长跟我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他说‘知识产权无小案’。”姜颖在发布会上说道。如今,随着审理的案件越来越多,姜颖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因为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不仅会影响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会影响到行业发展方向,影响到国际经济交往,甚至是社会公众利益”。

  同姜颖一样,37岁的陈昶屹目前也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陈昶屹先后在民庭、派出法庭从事民事审判。2015年起,陈昶屹开始由民事审判领域转向知识产权领域,审理了全国首例被遗忘权案等一些重大疑难案件。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不断提升。不过,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中,也存在侵权赔偿数额过低等突出问题,导致很多当事人“赢了官司,输了市场”。

  “如果知识产权保护得不好,会直接影响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姜颖表示,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门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解决损害赔偿过低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树立起一个理念,就是要通过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给知识产权定价,通过确定的损害赔偿数额体现出知识产权在市场中的价值。”姜颖介绍,在此基础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采取了一系列诉讼措施并通过运用证据规则,来解决当事人损害赔偿举证难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逐步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比例协调的损害赔偿机制,切实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姜颖表示。

  如何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

  ——充分发挥法官的“工匠精神”

  近年来,聂树斌案等一系列冤假错案的纠正带来了很大的积极效应,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去实现。“怎么样才能够通过可感知的方式来实现公平正义,就要以实体的公正、程序的公正和形象公正来共同完成。”陈昶屹说,在审判中要做到五个方面:一是善听,二是慎思,三是广阅,四是明断,五是反复推敲。“相信这样才能最终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陈昶屹说道。

  “法官办案不仅要让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更要让旁观者看得清清楚楚,让听闻者听得真真切切,让阅读者读得感同身受。”陈少华表示。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高晓力表示,智慧法院建设,有助于每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和代理人清晰感受到审判权和执行权的运行过程,消除内心的疑虑,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司法大数据的分析,保证裁判尺度的统一。坚持司法为民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