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人民 > 工民 > 正文

西沐:大国工匠传递的是一种文化精神

时间:2019-12-24 16: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西沐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文化的传承,是因为有文化传统的传递、支撑与载体;而文化传统的形成、存在与活力,缺少不了标示性的传薪者、实践者与创造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特约专家、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大国工匠的文化精神,不仅仅是指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本文是西沐为《大国工匠技艺传承及其市场案例研究》系列丛书所写的前言,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化的传承,是因为有文化传统的传递、支撑与载体;而文化传统的形成、存在与活力,缺少不了标示性的传薪者、实践者与创造者。作为民族文化的传薪者,大国工匠无疑是文化精神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标示与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大国工匠的文化精神呢?我们认为,大国工匠的文化精神,不仅仅是指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这种工匠精神也是一种文化传统。这种传统,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说法,德国人称为“劳动精神”,美国人称为“职业精神”,日本人称为“匠人精神”,韩国人称为“达人精神”。其实,在我国,并不缺乏这种工匠精神与工匠文化传统。从“四大发明”、都江堰、明清皇家园林,到繁若群星的工艺艺术品。新中国成立后,“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事业涌现出一大批追求卓越、忘我奉献的典范人物,华为、海尔等企业的创新产品全球认可,也都是“工匠精神”标示性的代表。

  今天我们之所以重提与研究大国工匠这一课题,就是因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工匠精神,在传承、推广与传播中面临着重要的问题,并且日益消解。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工匠精神的推广与传播的能力不强,在中国工匠精神建构过程中属于短板的一个方面,急需要在创新的过程中奋起直追。概括地讲,从根本上面临着两大问题:

  一是能力建设的问题。

  在能力建设中,首先是工匠精神资源的活化能力问题,传承人的教育与管理、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与技艺资源化、系统化,工匠精神资源的转化特别是数字化,推广与传播平台建设,路径与方法的建设等等;其次是体制与政策的支持支撑,在强势的当代文化面前,中国工匠精神的推广与传播本身就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态势,为此,要进一步确立工匠精神建构培育的战略地位,从政策到体制的建构等方面,都需要给予特别的支持与支撑,这也是中国工匠精神的推广与传播能力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方面;最后是市场与产业能力形成对工匠精神的支撑也必不可少。

  二是融合发展的问题。

  工匠精神培育问题有两个大的方面:首先是工匠精神资源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吸收不同的元素进行融合发展;其次是工匠精神资源及其要素,进行跨界融合发展,如工匠精神要素与当代设计文化进行融合发展,与当代市场与不同的产业业态融合发展就是一个重要的路径。另外,这种融合发展也会不断生发出新的创新方向,生发出新的业态表现。而这些发展的趋向,可以说是探索中国工匠精神的推广与传播融合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关注并且弘扬工匠精神,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建设亟需要工匠精神、工匠文化传统的回归。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文化的快速发展,也越来越显现出来一些问题,特别是代表着一些战略取向性的问题,如过分关注文化发展的形式与工具,而忽视文化能力的建设问题就非常突出,也越来越明显,值得我们关注。

  因为文化的发展,一旦能力缺少,就会造成精神的萎靡及高度的消解,就会直接拉低文化的创造力,影响文化的影响力效应,导致文化全球化的竞争力受损。而工匠精神、工匠文化传统的弘扬会进一步促进文化能力的建设。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文化能力是文化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战略任务与战略目的。没有文化能力,文化自觉就是一种说法,永远不会成为现实。没有文化能力,文化自信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痴人说梦,只会成为别人的笑柄。没有文化能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只会是别人的产业飞地,不可能为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相反,还会因为缺乏文化能力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摧毁民族文化发展的可能。所以,我们讲,没有文化能力的发展,文化建设就是自说自话,难以形成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发展形式上的幻想会进一步导致民族竞争力的衰退。问题的关键是,进一步发展文化能力,从战略上讲,工匠精神、工匠文化传统的弘扬与建构,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当下,中国社会需要工匠精神。在新科技革命、工业4.0、产业融合发展到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工匠精神。据统计: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但作为GDP全球第二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并没有多少百年企业。其中,工匠精神没有能够得到有效传承,是重要原因之一。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两会上的话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其实,就是让当今社会“太过浮躁”的人们,能够更多地静下心来专注、认真、踏实做事。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还缺乏耀眼的“中国名片”,这背后折射的是一种忧伤——大国工匠的缺失。所以,如何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不仅仅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也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精神内在支柱之一,的确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工匠精神不是大师巨匠们所特有独享的一种殊荣,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一种标示,一种示范,一种文化精神无声的传递。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这种案例的系统研究,能够让“工匠精神”润透到社会建构、发展的各个环节,使严谨的文化精神与澎湃的创造力凝聚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西沐:大国工匠传递的是一种文化精神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